“2016陸傢嘴論壇”:凝聚共識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2016陸傢嘴論壇”於6月12日在上海拉開帷幕,主題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挑戰與金融變革”。在這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對話平臺上,這一緊扣當下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話題,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下行壓力較大,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引發熱烈討論。


“2016陸傢嘴論壇”6月12日在上海開幕,相關人士熱議經濟熱點話題——

凝聚共識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在中國金融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和中國經濟金融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增強的背景下,“陸傢嘴論壇”自2008年起每年舉行一次。本屆論壇匯聚瞭眾多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領袖以及知名專傢學者,深入探討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與宏觀政策、金融創新與監管、中國保險業改革新起點等熱點話題—

“2016陸傢嘴論壇”於6月12日在上海拉開帷幕,主題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挑戰與金融變革”。在這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對話平臺上,這一緊扣當下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話題,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下行壓力較大,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引發熱烈討論。

保險業發展呈加速態勢

論壇期間,上海保險交易所揭牌,中國保險業改革新起點成為焦點。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貼心、更便捷的保險保障,順應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的期待,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保險落地,推動傳統養老模式向醫養結合轉變。

項俊波談到,保監會要支持有服務條件的保險機構投入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推動保險養老社區的建設,促進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和長期福利保險的發展,讓人民群眾的退休生活更加從容。順應人民群眾病有所醫的期待,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樹立大健康的理念,推動保險業從單純的報銷向病前、病中、病後綜合性的健康保障管理方向發展。

項俊波強調,保監會要支持保險機構參與金融服務業的產業鏈整合。順應人民群眾消費的升級,鼓勵高品質的服務供給,發展高端醫療保險、傢財保險、旅遊保險、教育保險等,助推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

項俊波認為,保險業要著力增強社會托底水平,為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促進就業妥善安置下崗職工貢獻力量。一方面,保險業吸納社會就業的前景巨大,另一方面,通過擴大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覆蓋面,開發有針對性的小額人身保險,可以為下崗職工生活、就業提供保障和支持。

“目前我國大病保險已實現全覆蓋,保障人群超過9.2億,使參保群眾的大病報銷比例普遍提高10個至15個百分點。”但項俊波認為保險業在服務精準上更有作為,可以有效避免一人得病、全傢致貧,並防止脫貧以後一人得病、全傢返貧。

資本市場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2016陸傢嘴論壇”會場數百米外即是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起伏不定,牽動的不僅僅是萬千股民的心。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薑洋表示,發展資本市場,必須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決不能“脫實向虛”,更不能“自娛自樂”,否則,資本市場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薑洋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就要進一步優化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規范大股東行為,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薑洋強調,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改革,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加強對忽悠式重組、跟風式重組等監管,引導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老老實實做好主業,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回報投資者的力度,促進市場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同時加強對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重要中介機構經營行為的規范和引導。

薑洋提出,要處理好事前防范和事後處理的關系,“首先要做到規則前移,把法律的規定、監管的要求細化到一線監管的制度當中,把規矩立起來,把制度嚴起來,讓每個市場主體知道紅線和雷區。其次要做到哨兵前移,推進監管技術創新,更多依靠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對傾向性的違法違規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早處理”。

同時,薑洋強調,對嚴重違法違規者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要堅持依法治市,從根源上解決違法成本偏低、執法手段不足等突出問題。全面提升行政、刑事處罰幅度,讓違法違規者付出高昂的代價,不斷提高執法的威懾力。還應加強與其他部委的協作,嚴格落實、實施聯合懲戒,讓失信者一次失信處處受限。

金融機構監管需加強

普惠金融是個熱詞,據中國銀監會副主席郭利根介紹,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取得積極進展,適應普惠金融需求的銀行業機構體系不斷完善,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以及民生消費領域金融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其中涉農貸款增速最高。但仍面臨服務不均衡、體系不健全、傳統金融服務模式還不適應普惠金融等問題。

“金融機構應將普惠金融服務目標融入業務發展、績效考核等核心環節,真正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同時在業務模式、風控技術及管理制度上,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安排。”郭利根認為,還需要建立專門的普惠金融監測考核指標和統計制度,加強評價和監測分析並完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充分發揮政府財稅杠桿的激勵引導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濤說,近年來,一些沒有受到監管的非傳統金融業務發展比較迅速,其中一個原因是傳統金融服務供給還不夠充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各地區、各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對小微企業、“三農”、貧困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仍然存在短板。

張濤說,無論何種金融業態,隻要依法合規,服務實體經濟,就應該獲得認可和鼓勵。同時,應建立有序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應放寬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增加金融市場有效供給;應把所有金融業務納入全方位監管框架,不能留下死角;應在充分競爭環境下優勝劣汰,鼓勵競爭和創新,建立開放性的金融體系。

清華大學教授、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表示,中國在目前的情況下還不會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高效的金融供給提供條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認為,金融業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市場規則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同時控制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oatuteal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